核心提示:灰指甲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发病原因多由于真菌性甲沟炎、脚气、癣病感染引发,因造成灰(趾)甲的真菌藏匿在指甲内,治疗时较困难。因此一些患者常反复发作或不能消除,久而久之,一传两,两传三,给患者增加痛苦。由于真菌表面抗原性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预防灰指甲的主要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揭穿灰指甲的真面貌
灰指甲一般是由皮肤癣菌和非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病变,目前灰指甲病人中60%~90%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病人治愈率可达90%。
能引起灰指甲的病原真菌有许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85%)、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其他如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及同心性毛癣菌也可致灰指甲。此外,还有几种真菌常在甲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引起甲的病变,如白色念珠菌、黄曲霉菌、熏烟色曲菌等。
这些菌就生存在我们身边,如土壤里、浴池及游泳池的地面、动物(常见于猫、狗、猪等〉身上,以及患有皮肤真菌病病人的皮疹内。
灰指甲的初期症状
肉眼查看
甲板变得混浊,不透明,甲板增厚,可以比正常甲板厚出1~3倍以上。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失去光泽,严重的甲板上可有沟、裂、嵴、不规则的斑点,呈虫咬状,甲弹性差,易破碎。甲板被破坏的碎屑脱落后可呈污灰色,褐色,白色,黄色,黑色等。
灰指甲的症状
依真菌侵入部位的不同,甲癣可分为两种。
1.甲下型甲癣:真菌从甲侧缘或前缘侵入,沿甲板向后发展,形成松瞻的角蛋白碎屑,堆积于甲下,使甲增厚,凹凸不平,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前缘盘如虫蚀状,残缺不整,久之甲板全部被破坏。
2.浅表型白色甲癣:真菌从甲面侵入,形成不整形白色混浊斑,久者亦常致甲板变形、增厚、变脆。受累指(趾)甲多少不一,轻者1~2个,重者大部分或全部指(趾)受累。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如不治疗,可多年不愈。
四类人最容易招惹灰指甲
1.长期穿高跟鞋或小码的鞋的人:穿上高跟鞋或小码的鞋后,脚部前掌受力增大,五指相互挤压,容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佳、指甲变形及甲剥离。
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老年人、孕妇及糖尿病人甲真菌病的发病率高。灰指甲病人大多数先有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这是致病菌的主要来源。
3.经常做美甲、修甲的人:美甲过程中,使用的很多的化学物质会让指甲愈来愈脆弱,剪、磨等动作都有可能造成甲损伤,造成真菌的间接感染,引起灰指甲。
4.家庭主妇、厨师及某些工人:这类人群长期与水或各种化学物质接触,导致甲板浸渍、腐蚀,改变了甲板表面的酸碱度和防御能力,会使真菌更容易侵入。
灰指甲的防范六要点
灰指(趾)甲是较为难治的顽固性慢性传染性疾病。要杜绝灰指(趾)甲的发生,就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指、趾甲被致病真菌感染。灰指甲防范六要点详情如下:
1.首先要重视手足癣的防治,纠正“生了足癣不生其他病”的不正确看法。
2.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等不要与他人合用,这是防止灰指甲间接感染的关键所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脚、勤换袜,鞋袜经常曝晒,保持干燥。
4.搞好环境卫生,不给致病真菌创造生长繁殖的外部环境,如避免住房拥挤、潮湿,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被褥常晒,床单、衬衣裤常洗。家庭中灰指甲手足癣患者的日用品,应定期用沸水消毒,不能烫洗的物品用日光曝晒2-3小时消毒。
5.增强机体抵抗致病真菌的能力,如加强体育锻炼,注重营养,对于提高预防灰指甲都是有利的。
6.患了灰指(趾)甲、手足癣,应及早积极认真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及传染他人。
灰指甲是由于缺乏水溶性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引起的全身疾患,在采用药物外治法的同时,也可配合食物来辅助治疗。补充多量的硫胺素,成人每日一般约需1.5毫克,包括各种粗粮、谷类、花生、黄豆、糙米等。 吃高蛋白质食品,每日每千克体重1.5克,可选用各种动物性食品,如蛋类、鱼类以及豆制品等。
预防灰指甲的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未被精磨的小麦粉、大豆粉、小米、玉米、大米等。2、肉蛋奶类的选择:瘦猪肉、猪肝、鸡肝、蛋类等。3、蔬菜的选择:萝卜、茄子、白菜、冬瓜等。4、水果的选择:苹果、梨、葡萄等。5、其他:葵花籽、花生、腰果、杏仁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