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得了灰指甲,认为修修剪剪就自己好,导致很多人越剪越厚、越剪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
甲结构模式图
其实,灰指甲的严重程度不是以“个数”来衡量的,而是要根据个人的感染时间、身体情况、代谢快慢、生活跟工作环境等等综合情况后给予准确的诊断。
第一是要看感染和损伤的程度,大体上分为四个等级:
外露甲板感染(Ⅰ)也就是指甲盖感染,未伤及甲床及甲根;
外露甲床及甲板感染(Ⅱ)即指甲外露部分从甲半月往外全部感染;
甲根感染(Ⅲ)即甲母质遭破坏,无法正常推出健康指甲;
全损型(Ⅳ)即整个甲结构全部遭破坏;
第二是要看感染的真菌类型,一般分为三种:
酵母菌感染酵母菌感染的灰指甲多半呈现白色,常见外露甲板感染和甲根感染,在甲根处感染大部分都含有闭合型蜂窝组织炎症,常体现为炎症、塌软和疼痛感。
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的灰指甲多半呈现黄色或灰黄色,刚开始有膏状黄色污垢,后发展为黄色粉末,这种灰指甲会有很刺鼻的臭味,且含毒素最多,其中包含的黄曲霉素B1具有很强的毒性,其毒性比氯化钾还毒几十倍。皮肤癣菌感染的灰指甲常见甲床增厚、萎缩角化,甲板呈黄色浑浊、糟碎。
霉菌霉菌型灰指甲一般感染较深,呈现黑色,康复难度最大。
为什么灰指甲康复需要口服呢?
我们都知道,甲是皮肤的附属器,是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的。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甲和其相关的知识。
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角化)构成。甲的外露部分称为甲板,呈外凸的长方形,厚度为0.5~0.75mm,近甲根处的新月状淡色区称为甲半月,甲板周围的皮肤称为甲廓,伸人近端皮肤中的部分称为甲根,甲板下的皮肤称为甲床,其中位于甲根下者称为甲母质,是甲的生长。甲下真皮富含血管。指甲生长速度约为3个月1cm,趾甲生长速度约为每9个月1cm,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年龄等都改变都可以影响甲的性状和生长速度。
关于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kratinocgte)由外胚层分化而来,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keratin)。角蛋白是角质形成细胞主要的结构蛋白之一,
构成细胞骨架中间丝,参与表皮分化、角化等生理病理过程。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及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结构如桥粒和半桥粒。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5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灰指甲的康复离不开表皮的免疫细胞,表皮免疫细胞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角质形成细胞它可以合成和分泌白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同时还可通过表达MHC-Ⅱ类抗原、吞噬并粗加工抗原物质等方式参与抗原的提呈。
朗格汉斯细胞可抗原提呈、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免疫监视等,其免疫环境需求就是“保湿因子”,表皮的含水量不低于10%就可以给予其免疫保障。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甲是由角质细胞构成,其主要成分就是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角蛋白。这种角蛋白是致病真菌丰富的营养源,也就是真菌对甲结构的破坏主要就是其吞噬甲的角蛋白,导致甲成分遭破坏而呈现病态。
无论是哪一种灰指甲,角蛋白是其康复的必需品。
所以,我们在康复灰指甲的时候,要想让指甲彻底变健康,就需要以下几点同时进行:
祛除致病真菌;
补充角蛋白;
切断传染源;
补充表皮水分;
打通指(趾)端微循环;
提高自身对真菌对免疫力;
所以,当感染未伤及甲根及甲床,我们可以外用修复液、切断传染源、
祛除致病真菌再结合手法修复微循环即可达到康复的目的。当感染伤及甲根及甲床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入口服补充剂,内外夹攻,再配合手法修复方可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
康复档案-
康复档案-
康复档案-
康复档案-